婺源县,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,位于江西省东北部,介于东经117°21′56.6″-118°12′13.7″,北纬29°01′43.3″-29°34′39.3″之间,总面积2967.78平方千米。 [1-2] 婺源县地处中亚热带,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,气候温和、雨量充沛、霜期较短、四季分明。 [3] 截至2020年,婺源县下辖1个街道、10个镇、6个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蚺城街道。 [4] 截至2021年末,婺源县常住人口312311人,比2020年末减少2674人。
历史沿革婺源县,以旧县治清华地近婺水之源”而名。据对境内善山、江村、茅坦庄等地发掘出土的陶纺轮、石网坠、骨针、圜底网纹陶罐、印纹陶片、石斧、石凿等器物考证,在4000多年前,婺源地域就有居民活动。早期生活在这方山水的土著先民,属于越”。他们饮稻羹鱼”火耕水耨”,在这里劳垦生息,过着定居的原始农耕生活。西周前,婺源地域属扬州之域”。春秋战国时期,诸侯争霸,婺地属于吴国领地。周元王三年,吴被越国攻灭归越;吴王夫差的长子吴鸿亦被流放婺源湖山。周显王十四年楚灭越后,婺源地域划入楚国版图,直至秦王政二十四年楚国灭亡。 秦统一六国后,派兵南征降百越”,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占领古徽州地区,设黝、歙二县,归属鄣郡;婺源地域以属歙县地随之隶鄣郡。对于鄣郡”之名,一说系因婺源北部的三天子鄣而得。西汉元狩二年,改鄣郡为丹阳郡,婺地又随歙县改属丹阳郡。在此秦汉时期,生活在黟、歙地域的土著越人,因不堪封建王朝的暴政,纷纷逃入山中,形成山越”。山越人刀耕火种,以渔猎、山伐为业”,遁迹于山林,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。